伏是避暑之意
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
叫做三伏
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
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。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,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。
三伏天易发4个健康问题
每年最热的7月至8月,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之一。因为夏天气温高,人体出汗多且容易心烦,容易诱发心梗、脑卒中等急症,中老年人一定要警惕。
三伏天温度高,很容易引发中暑,严重的话会使人出现昏迷、意识障碍等症状,甚至死亡。
三伏天温度过高,食物容易腐烂变质,很容易导致腹泻。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,夏季腹泻可不是小事。
腹泻时,人体会处于脱水状态,血黏度增高,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,出现心绞痛、心肌梗塞、脑梗塞等。
随着气温的升高,血糖会比原来低。而糖尿病患者怕的就是血糖忽高忽低,因为血糖波动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,这一点,老年朋友也要千万注意了!
三伏天千万别做这些事
三伏天里,不少人因为怕热,全天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吹空调。
其实,冬天受点冷、夏天出点汗,才能保证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。经常待在空调房中,会导致不知冷热、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冒。
颈椎对着空调吹,会使颈背部肌肉受寒,造成颈部持续痉挛、后背酸痛等。
天气炎热出汗较多,切忌不要迅速、大口喝冰镇饮料,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,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,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,影响消化。
夏季出汗后,毛孔全张开着,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。
在凉水刺激下,血管迅速收缩,还会引起血压上升、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,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。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、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,以及胃肠疾病。
炎炎夏日,人难免会心浮气躁,但激动情绪容易伤身体。
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。”越是天热,我们越要心静,与人交流放慢语速,不急不躁。遇到不顺心的事,学会情绪转移,看看情景喜剧,听听相声之类的。
入伏后吃点它更养生
1
平安“三瓜”
苦瓜—祛痱子:
民间自古便有“苦夏吃瓜”之说。此时食用最有益身体,有清热解暑、清心除烦、益气解乏、益肾利尿的作用。
丝瓜—平痰喘:
丝瓜可谓是夏日里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的“好帮手”,具有消暑利肠、祛风化痰的功效。
冬瓜—增食欲:
冬瓜能清热化痰,除烦止渴、降火解毒、利尿消肿。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,对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2
祛病“三肉”
黄鳝—除风湿:
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。黄鳝具有补中益气、补肝脾、除风湿、强筋骨等作用。另外,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、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缓解期,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。
羊肉—祛寒气:
所谓“伏羊”,即入伏以后的羊肉。羊经过冬春两季的滋养,膘肥肉嫩,其肉炖出的汤味醇、膻味小。夏日湿热,人们食欲减退,在此时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汤,可使人胃口大开,增强食欲。
鸭肉—消水肿:
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,脂肪含量却低很多。
鸭属水禽,由于生长在水边,肉味甘微咸,性偏凉。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,特别适合苦夏、上火、体内生热者食用。
3
消暑“三果”
山竹—解燥热:
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一种特殊的物质,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,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,令人身心舒畅。山竹具有降燥、清凉解热的作用。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,但每天吃3个就足够了。
西瓜—利补水:
我国有一句谚语:“热天吃西瓜,不用把药抓。”西瓜性寒、味甘,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西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但是吃西瓜也有讲究,消化不良的宝宝不宜多吃。
桃子—解烦渴:
桃子具有生津解渴、润肠通便、解劳热、解烦渴的功效。桃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、磷等无机盐,可以补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无机盐。
提醒:
三伏天暑气重,很多人只吃某一类食物或者不吃饭,这样容易出现营养偏向性摄入,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,不利于身体健康,三伏天的饮食宜荤素搭配,水果蔬菜平衡,这样才能健康的度过三伏天哦。